《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育人项目
——华南农业大学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重点资助项目
一、项目的主题和思路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技术和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项目也获得学校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重点资助,现作为学院“课程思政”课程育人重点推荐项目。
立足前期成果,本课程项目根据国家相关精神,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育人建设。项目主题是通过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知识点讲授中引入“思政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思路是充分发掘课程的育人功能,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激发师生互动和协作,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项目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为实现“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如下:
1.教学内容“思政”。具体讲授课程内容时,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思政案例,如 “卡脖子问题”,学校科技竞赛等实例,结合电子工程学院特色,展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并对所带来的社会及伦理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多维思考,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教学大纲“思政”。将思想教育融入课程标准,综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和德育内涵,课程组修订了原有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3.教学方法“思政”。对接课程实践要求,改革实验指导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实践、能力、思考的哲学专业思维引入教学过程中,并改进课程评价体系。打破以卷面成绩为主、出勤+作业成绩为辅的惯用考核依据,把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伦理同实践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引导学生真正融入思政教育。
三、项目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项目主要成效
1.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成果“丰硕”
该项目针对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结合大类招生专业的计划,提出对教学方法、手段、实验项目设置以及实验工具改进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加大PBL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有效地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英语在教学中使用。课程组建设了“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内实验、实训,课外项目制作,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建立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网站,建立了面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含图片、视频、三维动态模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依托电子工艺实习基地,课程组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及实践环节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和报告撰写,熟悉毕业设计流程和要求,为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该项目成果“大类招生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专业基础一体化改革与实践”获得2016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院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获得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有效完善评价体制,“课程思政”效果入脑入心
宏观层面——善用新媒体。结合学校要求,课程摸索基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课程实践,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混合式学习,以尊重学生体验为前提,打破严肃、抽象的教化式言说方式,紧扣时代发展、回应学生关切,借助弹幕、短视频、讨论等板块升华互动,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及柔性方法,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
微观层面——设计具体教学方法。通过专题教学法,渗透思政要点,“课程思政”尝试将零散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为若干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题,系统地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知识单元,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增进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项目教学法——善用思政要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将“以赛促教”、“研教结合”落于实处。
通过有效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实验根据学生完成的每个项目进行评价考核。每个项目设有功能分工艺分及职业素养分,将职业素养工艺规范等纳入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真正落实到课程中。
(二)项目经验和成果推广情况
1. 学生在课程得到广泛受益
根据教务处要求,疫情期间课题组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学生得到广泛受益。
数字点击技术课程受益学生
学年 | 课程 | 上课班 | 专业 | 学生人数 |
2016~2019 | 数字电子技术 (48学时) | 68 | 电信、电科、通信电气、自动化、 | 2000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6学时) | 68 | 电信、电科、通信电气、自动化、 | 2000 | |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 (2周) | 56 | 电气、自动化、电信 | 1680 |
受益涉及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的电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受益学生情况如表,年平均受益学生近1500人次。
2. 积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竞赛中来
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相融合,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研究生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通过一系列竞赛活动和校创新创业项目的锻炼,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如黄权锋同学通过该项目锻炼进入大亚湾比亚迪公司负责产品工艺。
本科生、研究生协同合作获奖情况
时间 | 项目 | 学生姓名 | 成果授 予部门 |
2016 | 基于农产品的智能紫外光催化分解乙烯装置 | 黄权锋、谷峣、杨培君、卓明锋,郑灿萍 | “集睿杯”广东省第一届汽车与农机电子创新大赛一等奖 |
2017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紫外光催化的智能乙烯分解装置 | 马立哲 季邦 杨培君 余映君 | “盈厦杯”广东省第二届汽车与农机电子创新大赛二等奖 |
2018 | 基于紫外LED阵列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的装置设计 | 马立哲 郭雨婷 曹鸿宇 吴永锋 张志宏 | 广东省第三届汽车与农机电子创新大赛一等奖 |
2016 | 智能紫外光催化分解农药和吸附重金装置设计 | 余映君 沈俊杰 郭灿坤 崔圣斌 |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2019 | 基于CNN的智能水果保鲜系统 | 刘海军 莫哲 熊炜琪 曾嘉敏 罗程 |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
3. 认真开展团队建设,微课、慕课培训效果明显
项目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等手段,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伦理培养。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组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骤,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培训,如卓越工程师体制认证培训会议,微课、慕课培训会议,学习现代教育体制和技术,为进一步教学技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项目负责人赵文锋副教授录制14学时实验课微课视频,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学习参考。
4.教学成果得到肯定
在开设《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组织本教研室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参与新的教学计划修订实施、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项目负责人赵文锋副教授参加中南地区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得二等奖,教学软件著作权1项,教学团队自编实验教材2部。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计划
1.进一步采用多元评价体现课程效果。目前专业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就专业论专业,评价标准单一。本着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推进课程思政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原则,本项目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2.进一步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将教师水平和课程质量相互融合。进一步完善教材开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交叉互补的教材内容体系;促进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推动教师以其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反哺于教学;积极申报更高层次教学项目,提升项目影响力和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取得良好预期效果。